close
通膨時代來臨,物價漲幅正吃掉你的錢,當賺錢速度跟不上物價上漲,學會花錢比賺錢重要。建立花錢的基本功,讓你花錢花得更有效率;培養幾個日常好習慣,讓你從花錢中賺到錢。
這是一個真實發生的案例:台北市某家公司的福利委員會,今年四月,發給公司每個人一張五十元丹堤咖啡券。收到這張咖啡券,該公司裡的四個人出現了四種不同態度:A主管覺得只是區區五十元,根本不想拿,隨手轉送給另一位同事。B主管拿了咖啡券,覺得是區區五十元,隨意擺放,後來咖啡券就找不到了。C同事因為工作太忙碌,根本沒注意到有人送了咖啡券。這家公司還有第四個人,D同事不喝咖啡,他拿了五十元咖啡券去跟同事折了現金三十五元。
你猜,這四人之中,誰最有錢?答案是去折三十五元的人。這位先生,現在住天母的豪宅,身價上億元,一秒鐘在股市進出幾千萬元,這個人是現在大家口中「M型社會右端」的有錢人,但他雖然能快速賺大錢,卻不放過一張咖啡券,因為這三十五元可以拿去投資,創造更高的價值。
三十五元對他來說,只是小錢,但他連一塊錢也不亂花;他天天坐公車上班,不訂報紙,只到便利商店買,因為每買一次報紙拿一張發票,多一個中兩百元的機會,只要中一次,等於這個月報費就省了。
他,比M型左端的人還更注重小錢的效益。
但,小錢能創造什麼效益?你若有這樣的疑問,現在就要修正觀念了。
在台中,就有一家四口加三犬的家庭,光是比價採買最經濟實惠的日用品,一年就可以省十二萬元,如果每年都把這一筆錢省下來做定存,以當前的一年期定存利率二‧七七%計算,二十年之後就能錢滾錢翻成三百二十八萬五千元,這就是好習慣的力量。
從前美國有一個人,在他收入微薄的時候便自我約束,每收入一塊錢,一定存五十分。為了達成高儲蓄率,他和妻子成了撿便宜貨的高手,他們的目標是物超所值,例如以五美元買到原價兩百美元的沙發床。這個人不僅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儲蓄足夠的金錢應付生活所需,更靠著早年的儲蓄,攢積創業資本,開設了投資顧問公司,後來發展成資金規模六千億美元的基金公司。這個人就是著名的約翰.坦伯頓(John Marks Templeton)。在他眼中,不管是一套家具、一棟房子、一頓飯、一支股票,還是一張債券,他的觀念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永遠找便宜貨」。坦伯頓對任何一塊錢的運用都非常重視,因為他認為那是透過生活習慣,建立的生活態度:永遠找尋最好的交易、創造最大的效益。
態度決定財富,習慣又涵養態度。今天全球什麼都漲,每天出門,到處聽到「變窮」的壓力,但二十年後,你還是能比別人有錢,因為好習慣,能讓你花錢花得比別人精明,省下來的等於賺到;學會建立八個花錢的好習慣,甚至能讓你小錢滾大錢,比別人多賺了二○%:
第一個好習慣:追蹤價格 貨比三家撿便宜,積少成多
台中縣太平市的補習班老師簡莉文,靠著六年如一日的比價,從大賣場DM找出比市價低的日用品,每月日常開銷省五成。
不僅在大賣場可以省,在百貨公司也有資訊落差,在民視企畫室上班的楊禹文特別喜愛nara camicie這個品牌的襯衫,正常一件要四到五千元,她連比了台北市三家百貨公司發現,SOGO忠孝館貨色最多、最齊全,明曜百貨也有這個櫃,價錢比SOGO低一些、但比較屬於中規中矩款,較少流行款。
而同樣的衣服,在天母高島屋價格最高。「一件襯衫同一個時間,價格從五千、兩千五到一千五百元!」楊禹文說,要買一樣東西,貨比三家真的才不吃虧,資訊的取得與追蹤就是吃虧與否的關鍵,一樣是花錢買襯衫,楊禹文省下了三千五百元。
別小看這一筆錢,如果每個月都能省同樣的錢,做定期定額基金投資,五%的年報酬率換算,二十年後約等於一百五十五萬元。
第二個好習慣:創造正確人脈 接近具節省特質的人,或參加團購
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羅文斯坦(George Lowenstein)就說,人們為錢擔心,老煩惱錢不夠,但大部分缺錢的人,卻都做了不合理的支出。他的研究顯示,在正常環境下,本來很節省的人,花的會比其他一般人要少;但若是身邊的人中只剩下少數節省的人,大部分人都揮霍成性,這位原本的省錢族也會開始和其他人一樣亂花錢。因此羅文斯坦認為節省雖是個人特質,但也很容易受到環境左右。更積極的來說,可以善用網路時代的團購人脈。台大批踢踢合購版最近剛收單的小百合內衣全省團,號召全台灣一百多人,一起下單一千四百件,總金額高達四十四萬元,價位最低下殺六折。這種運用人海戰術創造物超所值的活動,如今正火紅的興起,從內衣、食物到房子,無所不能集合團購,善於把握機會,你可能可以不費多少力氣,就用相當好的折扣,讓自己的生活更優渥。
第三個好習慣:共用、二手 可能以雷諾的價錢買到賓士車
住在天母的Charles,每天開車到台北市上班,一個月油錢約三千元,上網找到也在中山區辦公室附近共乘網友之後,每月幫他分擔一千元,等於省下了三成的油錢。
德國作家笙堡(Alexander von Schonburg)在《窮得有品味》一書中說過一個實例:他有個朋友對豪華轎車情有獨鍾,卻只能買得起寒酸的小車,於是他決定在二手車市場尋覓。有天終於在二手車市場,找到一輛從印度外交部退下來、被賣回德國波昂的禮賓車,這輛車可是印度前總理接待外賓的禮賓車!即使再豪華的高級跑車,在這台車面前也變得「俗不可耐」,而且更值得誇口的是,這輛禮賓車價錢竟然只是一輛小小雷諾車的錢。
擴展自己的消費場域,不排斥買二手貨,即使在二手市場,也有可能找到寶物。
除了二手店以外,當鋪也是個撿便宜的好地方。過去當鋪常被質疑是「趁人之危」,也就是壓榨來典當的賣家。不過也有被買、賣雙方一致推崇的,如奧地利維也納的多羅特歐姆(Dorotheum),這也是歐洲最大的拍賣會。此當鋪的拍賣品裡,從沒落小開拿來典當的勞力士手表,到探險家珍藏的袋鼠標本應有盡有,買賣價錢也很合理。
在台灣,去年某家當鋪舉行流當品大拍賣,市價三千元的珍珠耳環,只要三百五十元;鑲鑽的藍寶石戒指市價兩萬元,只售兩千元。去年金價狂飆時,在銀樓買的黃金與在當鋪買的,一兩價差可達新台幣二千一百元。如買新生兒的金鎖片,不管是在銀樓買的或是當鋪買,看起來都沒什麼差別,但在當鋪買的價格卻較低。目前許多當鋪開始把店裡的名牌包、鑽戒等,用特賣會的方式拍賣,還有的業者也把精品上網拍賣,有的還提供十天鑑賞期。
不過,要能夠從二手貨中找到最好的東西,背後須有意識累積對於物品「價值」的知識。根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引述「量子消費研究中心」(Quanta Consumer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美國收入在人口前三○%的人,對於商品的知識與價值認知程度,遠高於其他階層的人。而他們這方面的知識並不僅限於高價商品,低單價的物品,他們依然有更準確的價值知識。財富來自於知識,這個調查顯然是很好的證明。
第四個好習慣:聰明規畫休閒 不住高級飯店,「換屋度假」更盡興
即使面對通膨與高油價,人生也不能只有工作,也還是有玩得好又玩得精的方法。以國內最大的網路旅行社雄獅為例,八月份的清倉特賣有德國八日遊,原價是四萬九千元,特賣三萬九千元,省了一萬元等於省了近二○%,但你必須在十天之內規畫出八天的假期,並立即出手搶訂,遲了就被搶購一空。
成功的關鍵在於態度,想出國玩又想跟別人有一樣的行程,得有隨時就能出國的準備,包括安排工作的能力與規畫行程的能力等,讓你一樣可以玩到,還比買同樣行程的人多賺了一萬元。
其實旅行想住好地方,不一定得住五星級大飯店,事實上,即使在外地度假,也可以不花大錢就享有「賓至如歸」的住宿環境。
在美國,就興起「換屋度假」(vacation home exchange)的風潮,也就是放假時「我到你家去,你到我家來」:例如住紐約的人們想去波士頓度假,就先上網尋找波士頓有沒人想來紐約度假,找到後,雙方約定放假時交換房子,這樣雙方都可省下住飯店的錢,而且住對方家裡各種生活必需設施一應俱全,還能和周圍鄰居交往而得知當地風土人情,這比關在大飯店裡足不出戶還更符合旅行的意義。其實旅行的重點不在於一直變換地方,而在於用眼睛觀察、用心去體會你所行經的世界,所以真正的識途老馬,出門在外很少住旅館,他們要嘛住朋友家,不然就是租附家具的公寓。在國外,都有精緻的出租房屋,不但便宜且有格調,這種出租公寓也租給短期遊客,如www.apartmentservice.com、www.furnishedquarters.com及www.urbanstay.com等網站都有相關訊息。
第五個好習慣:消費要有紀律 挑每週會員日加油,年省三千六
紀律的消費行為也能夠為你賺錢。
例如每週加油站都會推出特定會員日加油每公升可以省兩元左右的優惠。住在台北市的鴻海員工Roger,就固定每週五在土城的民營加油站加油,一個月加一百五十公升的油,一年最少省下三千六百元。
Roger說,老家住蘆洲,小孩給父母帶,公司在土城,要接送小孩又要顧及上班時間,別人都說開車是一個龐大的負擔,但他車子是非開不可,所以他練就了固定加油的習慣,並且把十年來每次加油量與維修的記錄留下來,精算每一筆成本。
長達十年的記帳功夫,Roger發現開車成本相當高,不只買車要錢,買車後平均每一年要支出十三萬,讓他學會警惕與控制;除了油錢要省,平常支出要省,就連每月電話費也要控制在六百元以內,從控制支出中每月擠出兩萬元投資基金與投資型保險。
聯合財信資產管理公司副總經理黃柏仁說:「想要有錢,第一步不是看你的投資報酬率有多高,而是你如何進行資源分配,養成記帳習慣,管理消費更管理庫存。」
第六個好習慣:花錢要有耐心 特價亂買,買到不需要的反浪費
買東西時最忌貪小便宜,看到特價就亂買,因為這樣浪費掉的錢絕不亞於揮霍。《窮得有品味》作者笙堡就提到,連鎖商店早就識破我們這種「遇到降價非買不可」的心態,於是到超市走一遭,幾乎找不到任何一個「非特價品」。所以人們撿便宜似的搶購車用抹布,卻忘了加油站的水槽旁總是放滿抹布,人們加油時順手就可把車抹乾淨。笙堡還有個瑞士朋友,某天開始決定只買特價品,終於有一天,這位朋友買了一張貓墊回來,這才覺得自己該節制了──因為他根本沒養貓!另外,購買便宜的東西,不意味生活品質就得下降,拿穿衣這件事來說,義大利時裝設計大師斯基亞帕雷利(Elsa Schiaparelli)曾說:「真正的奢華不在於金錢或排場的大小,而在於你是不是有能力擺脫庸俗。」許多人常為每天要穿什麼衣服而煩惱,不妨學學蘋果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他每次買衣服一定買一堆款式一樣的,全都是白襯衫、藍色牛仔褲。
第七個好習慣:能佔便宜就佔 有優惠及免費試用機會,多多把握
星傳媒體財務總監林幸貞是個高階經理人,她的消費觀是有錢一定要花,而且只用好東西,但是她卻懂得利用化妝品公司給會員的優惠,用一整年的免費用品。
她說,一線化妝品品牌有入會的門檻,例如必須一次消費滿兩萬元才能有會員資格,後續就會有會員優惠與贈送試用品的服務。其中最好的是會員只要出國,都可以拿免費的旅遊包,她因為工作關係經常到國外出差,就這樣拿旅遊包,竟然足足用了一整年的免費保養品,賺到了她買其他精品的錢。
許多M型右端的人,都懂得花錢能夠佔便宜就佔,甚至還可以善用現代金融商品,從每一次的消費中再創造更多的價值,如累積信用卡點數,可以換到機票出國旅遊。
省一塊錢,就是賺一塊錢,但你要注意,計算的方式是否正確。許多便宜的價格標籤往往隱藏昂貴的代價。
第八個好習慣:有總成本概念 貴的東西用得久,反比便宜貨划算
美國著名作家史丹利(Thomas Stanley)在其暢銷書《百萬富翁的智慧》(The Millionaire Mind)中,調查美國七百三十多位身價上百萬美元的大企業主管、運動明星、律師及投資銀行家,發現他們平日省吃儉用,但像買鞋子之類的東西時卻願意買貴的。一般人買鞋子,為了省錢,多選標價最便宜的,但這些鞋通常品質不佳,也許穿幾個月就壞了。例如某人以新台幣三千元買雙好鞋,天天穿可穿兩年,攤下來每天不過四.一元;但若買新台幣三百元一雙的便宜貨,穿兩個月就報銷,一天折下來卻要五元,比買好鞋還貴。
而買好鞋有磨損可換鞋跟,還可再穿一兩年,長期攤下來成本更低;便宜鞋是穿壞了,人們就想「還不如買新的」,於是又買一雙便宜鞋,結果又穿沒多久就壞,浪費更多錢。
此外,「一分錢一分貨」,好鞋雖然貴,但品質也較佳,長時間穿也不會不舒服;穿便宜而品質不佳的鞋子,卻是在折磨自己的腳。
因此精打細算的富人不在乎「初期成本」,反而重視「總成本」。他們買東西時考量的「總成本」,包含品質、使用壽命,而非只看東西標價的「初期成本」,事實上許多標價便宜的東西,往往隱含更多的未來成本,如使用時不方便,或不耐用以致要常修理,這就是為什麼平日生活儉樸的全球首富巴菲特(Warren Buffett)會說:「我會買貴的衣服,因為它們便宜。」的道理。
「精明花一塊錢,跟精明花一億元一樣重要。」這是全球最大連鎖超市沃爾瑪創辦人山姆‧華頓(Sam Walton)的名言。美國哲學家安藍得(Ayn Rand)說:「財富是人類思考能力的產物。」從現在建立八個好習慣,養成精明花錢的態度,讓小錢滾大錢,才是擺脫通膨時代「我越來越窮」負面思考的最好方法。
這是一個真實發生的案例:台北市某家公司的福利委員會,今年四月,發給公司每個人一張五十元丹堤咖啡券。收到這張咖啡券,該公司裡的四個人出現了四種不同態度:A主管覺得只是區區五十元,根本不想拿,隨手轉送給另一位同事。B主管拿了咖啡券,覺得是區區五十元,隨意擺放,後來咖啡券就找不到了。C同事因為工作太忙碌,根本沒注意到有人送了咖啡券。這家公司還有第四個人,D同事不喝咖啡,他拿了五十元咖啡券去跟同事折了現金三十五元。
你猜,這四人之中,誰最有錢?答案是去折三十五元的人。這位先生,現在住天母的豪宅,身價上億元,一秒鐘在股市進出幾千萬元,這個人是現在大家口中「M型社會右端」的有錢人,但他雖然能快速賺大錢,卻不放過一張咖啡券,因為這三十五元可以拿去投資,創造更高的價值。
三十五元對他來說,只是小錢,但他連一塊錢也不亂花;他天天坐公車上班,不訂報紙,只到便利商店買,因為每買一次報紙拿一張發票,多一個中兩百元的機會,只要中一次,等於這個月報費就省了。
他,比M型左端的人還更注重小錢的效益。
但,小錢能創造什麼效益?你若有這樣的疑問,現在就要修正觀念了。
在台中,就有一家四口加三犬的家庭,光是比價採買最經濟實惠的日用品,一年就可以省十二萬元,如果每年都把這一筆錢省下來做定存,以當前的一年期定存利率二‧七七%計算,二十年之後就能錢滾錢翻成三百二十八萬五千元,這就是好習慣的力量。
從前美國有一個人,在他收入微薄的時候便自我約束,每收入一塊錢,一定存五十分。為了達成高儲蓄率,他和妻子成了撿便宜貨的高手,他們的目標是物超所值,例如以五美元買到原價兩百美元的沙發床。這個人不僅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儲蓄足夠的金錢應付生活所需,更靠著早年的儲蓄,攢積創業資本,開設了投資顧問公司,後來發展成資金規模六千億美元的基金公司。這個人就是著名的約翰.坦伯頓(John Marks Templeton)。在他眼中,不管是一套家具、一棟房子、一頓飯、一支股票,還是一張債券,他的觀念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永遠找便宜貨」。坦伯頓對任何一塊錢的運用都非常重視,因為他認為那是透過生活習慣,建立的生活態度:永遠找尋最好的交易、創造最大的效益。
態度決定財富,習慣又涵養態度。今天全球什麼都漲,每天出門,到處聽到「變窮」的壓力,但二十年後,你還是能比別人有錢,因為好習慣,能讓你花錢花得比別人精明,省下來的等於賺到;學會建立八個花錢的好習慣,甚至能讓你小錢滾大錢,比別人多賺了二○%:
第一個好習慣:追蹤價格 貨比三家撿便宜,積少成多
台中縣太平市的補習班老師簡莉文,靠著六年如一日的比價,從大賣場DM找出比市價低的日用品,每月日常開銷省五成。
不僅在大賣場可以省,在百貨公司也有資訊落差,在民視企畫室上班的楊禹文特別喜愛nara camicie這個品牌的襯衫,正常一件要四到五千元,她連比了台北市三家百貨公司發現,SOGO忠孝館貨色最多、最齊全,明曜百貨也有這個櫃,價錢比SOGO低一些、但比較屬於中規中矩款,較少流行款。
而同樣的衣服,在天母高島屋價格最高。「一件襯衫同一個時間,價格從五千、兩千五到一千五百元!」楊禹文說,要買一樣東西,貨比三家真的才不吃虧,資訊的取得與追蹤就是吃虧與否的關鍵,一樣是花錢買襯衫,楊禹文省下了三千五百元。
別小看這一筆錢,如果每個月都能省同樣的錢,做定期定額基金投資,五%的年報酬率換算,二十年後約等於一百五十五萬元。
第二個好習慣:創造正確人脈 接近具節省特質的人,或參加團購
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羅文斯坦(George Lowenstein)就說,人們為錢擔心,老煩惱錢不夠,但大部分缺錢的人,卻都做了不合理的支出。他的研究顯示,在正常環境下,本來很節省的人,花的會比其他一般人要少;但若是身邊的人中只剩下少數節省的人,大部分人都揮霍成性,這位原本的省錢族也會開始和其他人一樣亂花錢。因此羅文斯坦認為節省雖是個人特質,但也很容易受到環境左右。更積極的來說,可以善用網路時代的團購人脈。台大批踢踢合購版最近剛收單的小百合內衣全省團,號召全台灣一百多人,一起下單一千四百件,總金額高達四十四萬元,價位最低下殺六折。這種運用人海戰術創造物超所值的活動,如今正火紅的興起,從內衣、食物到房子,無所不能集合團購,善於把握機會,你可能可以不費多少力氣,就用相當好的折扣,讓自己的生活更優渥。
第三個好習慣:共用、二手 可能以雷諾的價錢買到賓士車
住在天母的Charles,每天開車到台北市上班,一個月油錢約三千元,上網找到也在中山區辦公室附近共乘網友之後,每月幫他分擔一千元,等於省下了三成的油錢。
德國作家笙堡(Alexander von Schonburg)在《窮得有品味》一書中說過一個實例:他有個朋友對豪華轎車情有獨鍾,卻只能買得起寒酸的小車,於是他決定在二手車市場尋覓。有天終於在二手車市場,找到一輛從印度外交部退下來、被賣回德國波昂的禮賓車,這輛車可是印度前總理接待外賓的禮賓車!即使再豪華的高級跑車,在這台車面前也變得「俗不可耐」,而且更值得誇口的是,這輛禮賓車價錢竟然只是一輛小小雷諾車的錢。
擴展自己的消費場域,不排斥買二手貨,即使在二手市場,也有可能找到寶物。
除了二手店以外,當鋪也是個撿便宜的好地方。過去當鋪常被質疑是「趁人之危」,也就是壓榨來典當的賣家。不過也有被買、賣雙方一致推崇的,如奧地利維也納的多羅特歐姆(Dorotheum),這也是歐洲最大的拍賣會。此當鋪的拍賣品裡,從沒落小開拿來典當的勞力士手表,到探險家珍藏的袋鼠標本應有盡有,買賣價錢也很合理。
在台灣,去年某家當鋪舉行流當品大拍賣,市價三千元的珍珠耳環,只要三百五十元;鑲鑽的藍寶石戒指市價兩萬元,只售兩千元。去年金價狂飆時,在銀樓買的黃金與在當鋪買的,一兩價差可達新台幣二千一百元。如買新生兒的金鎖片,不管是在銀樓買的或是當鋪買,看起來都沒什麼差別,但在當鋪買的價格卻較低。目前許多當鋪開始把店裡的名牌包、鑽戒等,用特賣會的方式拍賣,還有的業者也把精品上網拍賣,有的還提供十天鑑賞期。
不過,要能夠從二手貨中找到最好的東西,背後須有意識累積對於物品「價值」的知識。根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引述「量子消費研究中心」(Quanta Consumer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美國收入在人口前三○%的人,對於商品的知識與價值認知程度,遠高於其他階層的人。而他們這方面的知識並不僅限於高價商品,低單價的物品,他們依然有更準確的價值知識。財富來自於知識,這個調查顯然是很好的證明。
第四個好習慣:聰明規畫休閒 不住高級飯店,「換屋度假」更盡興
即使面對通膨與高油價,人生也不能只有工作,也還是有玩得好又玩得精的方法。以國內最大的網路旅行社雄獅為例,八月份的清倉特賣有德國八日遊,原價是四萬九千元,特賣三萬九千元,省了一萬元等於省了近二○%,但你必須在十天之內規畫出八天的假期,並立即出手搶訂,遲了就被搶購一空。
成功的關鍵在於態度,想出國玩又想跟別人有一樣的行程,得有隨時就能出國的準備,包括安排工作的能力與規畫行程的能力等,讓你一樣可以玩到,還比買同樣行程的人多賺了一萬元。
其實旅行想住好地方,不一定得住五星級大飯店,事實上,即使在外地度假,也可以不花大錢就享有「賓至如歸」的住宿環境。
在美國,就興起「換屋度假」(vacation home exchange)的風潮,也就是放假時「我到你家去,你到我家來」:例如住紐約的人們想去波士頓度假,就先上網尋找波士頓有沒人想來紐約度假,找到後,雙方約定放假時交換房子,這樣雙方都可省下住飯店的錢,而且住對方家裡各種生活必需設施一應俱全,還能和周圍鄰居交往而得知當地風土人情,這比關在大飯店裡足不出戶還更符合旅行的意義。其實旅行的重點不在於一直變換地方,而在於用眼睛觀察、用心去體會你所行經的世界,所以真正的識途老馬,出門在外很少住旅館,他們要嘛住朋友家,不然就是租附家具的公寓。在國外,都有精緻的出租房屋,不但便宜且有格調,這種出租公寓也租給短期遊客,如www.apartmentservice.com、www.furnishedquarters.com及www.urbanstay.com等網站都有相關訊息。
第五個好習慣:消費要有紀律 挑每週會員日加油,年省三千六
紀律的消費行為也能夠為你賺錢。
例如每週加油站都會推出特定會員日加油每公升可以省兩元左右的優惠。住在台北市的鴻海員工Roger,就固定每週五在土城的民營加油站加油,一個月加一百五十公升的油,一年最少省下三千六百元。
Roger說,老家住蘆洲,小孩給父母帶,公司在土城,要接送小孩又要顧及上班時間,別人都說開車是一個龐大的負擔,但他車子是非開不可,所以他練就了固定加油的習慣,並且把十年來每次加油量與維修的記錄留下來,精算每一筆成本。
長達十年的記帳功夫,Roger發現開車成本相當高,不只買車要錢,買車後平均每一年要支出十三萬,讓他學會警惕與控制;除了油錢要省,平常支出要省,就連每月電話費也要控制在六百元以內,從控制支出中每月擠出兩萬元投資基金與投資型保險。
聯合財信資產管理公司副總經理黃柏仁說:「想要有錢,第一步不是看你的投資報酬率有多高,而是你如何進行資源分配,養成記帳習慣,管理消費更管理庫存。」
第六個好習慣:花錢要有耐心 特價亂買,買到不需要的反浪費
買東西時最忌貪小便宜,看到特價就亂買,因為這樣浪費掉的錢絕不亞於揮霍。《窮得有品味》作者笙堡就提到,連鎖商店早就識破我們這種「遇到降價非買不可」的心態,於是到超市走一遭,幾乎找不到任何一個「非特價品」。所以人們撿便宜似的搶購車用抹布,卻忘了加油站的水槽旁總是放滿抹布,人們加油時順手就可把車抹乾淨。笙堡還有個瑞士朋友,某天開始決定只買特價品,終於有一天,這位朋友買了一張貓墊回來,這才覺得自己該節制了──因為他根本沒養貓!另外,購買便宜的東西,不意味生活品質就得下降,拿穿衣這件事來說,義大利時裝設計大師斯基亞帕雷利(Elsa Schiaparelli)曾說:「真正的奢華不在於金錢或排場的大小,而在於你是不是有能力擺脫庸俗。」許多人常為每天要穿什麼衣服而煩惱,不妨學學蘋果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他每次買衣服一定買一堆款式一樣的,全都是白襯衫、藍色牛仔褲。
第七個好習慣:能佔便宜就佔 有優惠及免費試用機會,多多把握
星傳媒體財務總監林幸貞是個高階經理人,她的消費觀是有錢一定要花,而且只用好東西,但是她卻懂得利用化妝品公司給會員的優惠,用一整年的免費用品。
她說,一線化妝品品牌有入會的門檻,例如必須一次消費滿兩萬元才能有會員資格,後續就會有會員優惠與贈送試用品的服務。其中最好的是會員只要出國,都可以拿免費的旅遊包,她因為工作關係經常到國外出差,就這樣拿旅遊包,竟然足足用了一整年的免費保養品,賺到了她買其他精品的錢。
許多M型右端的人,都懂得花錢能夠佔便宜就佔,甚至還可以善用現代金融商品,從每一次的消費中再創造更多的價值,如累積信用卡點數,可以換到機票出國旅遊。
省一塊錢,就是賺一塊錢,但你要注意,計算的方式是否正確。許多便宜的價格標籤往往隱藏昂貴的代價。
第八個好習慣:有總成本概念 貴的東西用得久,反比便宜貨划算
美國著名作家史丹利(Thomas Stanley)在其暢銷書《百萬富翁的智慧》(The Millionaire Mind)中,調查美國七百三十多位身價上百萬美元的大企業主管、運動明星、律師及投資銀行家,發現他們平日省吃儉用,但像買鞋子之類的東西時卻願意買貴的。一般人買鞋子,為了省錢,多選標價最便宜的,但這些鞋通常品質不佳,也許穿幾個月就壞了。例如某人以新台幣三千元買雙好鞋,天天穿可穿兩年,攤下來每天不過四.一元;但若買新台幣三百元一雙的便宜貨,穿兩個月就報銷,一天折下來卻要五元,比買好鞋還貴。
而買好鞋有磨損可換鞋跟,還可再穿一兩年,長期攤下來成本更低;便宜鞋是穿壞了,人們就想「還不如買新的」,於是又買一雙便宜鞋,結果又穿沒多久就壞,浪費更多錢。
此外,「一分錢一分貨」,好鞋雖然貴,但品質也較佳,長時間穿也不會不舒服;穿便宜而品質不佳的鞋子,卻是在折磨自己的腳。
因此精打細算的富人不在乎「初期成本」,反而重視「總成本」。他們買東西時考量的「總成本」,包含品質、使用壽命,而非只看東西標價的「初期成本」,事實上許多標價便宜的東西,往往隱含更多的未來成本,如使用時不方便,或不耐用以致要常修理,這就是為什麼平日生活儉樸的全球首富巴菲特(Warren Buffett)會說:「我會買貴的衣服,因為它們便宜。」的道理。
「精明花一塊錢,跟精明花一億元一樣重要。」這是全球最大連鎖超市沃爾瑪創辦人山姆‧華頓(Sam Walton)的名言。美國哲學家安藍得(Ayn Rand)說:「財富是人類思考能力的產物。」從現在建立八個好習慣,養成精明花錢的態度,讓小錢滾大錢,才是擺脫通膨時代「我越來越窮」負面思考的最好方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